葛玄真君,世称葛仙翁或葛仙公,道教尊称葛玄真君为“太极左宫仙翁雷霆玄省天机内相冲应孚佑真君”,居天机府。《神仙传》卷八载,葛玄,字孝先,丹阳人。生而秀颖,性识英明,经传子史,无不遍览。年十余岁,父母俱丧,乃遁迹名山,参访学道。从仙人左慈受《九丹金液仙经》。修道虔诚,感太上老君与太极真人降于天台山,授经及诸斋法。

灵帝光和二年正月十五,感太上老君敕太极真人徐来勒等同降于天台山,授以三箓七品斋法,以及《劝戒法轮经》。年十八九,仙道渐成,乃遨游山海。慨念汉朝倾覆,三国战争,旱潦凶荒,兵伤俘死,不可纪极,穷魂滞魄,沉沦恶趣,难出轮回,于是删集灵宝经诰,撰成祭炼大法、生天宝箓、灵符秘诀等,奏闻天帝,建立法坛。
吴赤乌元年十一月初一日,蒙太上敕命为太极左宫仙公,总统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,主行三洞经录。吴国太子闻仙公得道,乃筑别室,向仙公问道。仙公曰:“今殿下位居储宫,将嗣大宝,要在清心寡欲,远佞尊贤,拔择英豪,光宅天下,燮调四序,抚育群黎。此乃四海无疆之休,岂特一身之福也。”至嘉禾二年正月初一,仙公辞太子,径往閤皂山福地,修炼九转金丹。于赤乌七年八月十五日身归天界,世寿八十有一。
葛玄真君建斋醮济炼道场,改变了对人死后世界的认识,从驱逐鬼魂转变为超度鬼魂,演斛食济幽法事。葛玄真君行此法,故称“太极济炼法”。《太极济炼内法》中称:济者,设饮食以破其饥渴也;炼者,以精神而开其幽暗也。济炼之要,在于静心存神,以神度鬼。张逊序云:“太极祭炼内法,葛仙公祭鬼之法也。人死魂升而魄降,是其常也。其变化也,则有魂魄不能升降而沦滞于昏冥之中,其饥渴之悫,幽暗之识。茫茫长夜无有己时,是以仙翁悯之,在法中有祭炼之道。所谓祭者,设饮食以破其饥渴也;所谓炼者,以精神开其幽暗也。至使沦滞之徒,释然如冰消冻解,以复其本真,则其法大矣。吴人郑所南,述其所传,刻诸梓以教人”

葛仙翁宝诰
至心皈命礼天台得道。閤皂成真。昔受东华。复转西蜀。诏命玉京金阙。位登太极仙班。慈怜拯拨于沉沦。恩念普资于苦爽。葛天氏遗风显著。勾漏令丹砂俱存。括苍仍游。罗浮乃止。修间玉笥。修理金书。大悲大愿。大圣大慈。太上玉京。东吴太极左宫仙翁。雷霆玄省。天机内相。玉虚紫灵。普化玄静。 常道冲应。孚佑真君。垂恩广救。慈悲大帝。度人无量天尊。
葛仙翁宝诰译文
葛仙翁宝诰
葛仙翁,葛玄。汉末三国时道士,字孝先,江苏句容人。《抱朴子·金丹篇》记载,曾从左慈真人学道,受《太清丹经》、《黄帝九鼎神丹经》、《金液丹经》等书,于阁皂山修道,为古灵宝经主要参与造作者,道教灵宝派祖师,丹鼎派代表人物。后世道教尊称为”葛仙公”。宝诰,用于褒扬。
天台得道,阁皂成真
释义:天台,天台山。《云笈七签》卷三《灵宝略记》曰:“入天台山学道,威通太上,遣三圣真人下降,以《灵宝经》授之。”
昔受东华,复转西蜀
释义:东华,东华帝君。《清静经》有云:“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”。
诏命玉京金阙,位登太极仙班
释义:玉京金阕,天帝所居之处。仙班,神仙的行列。这里指葛仙翁被尊为“太上玉京太极左宫仙公”。此言说明葛仙翁仙界地位之尊。

慈怜拯拨于沉沦,恩念普资于苦爽
释义:普资,普度。苦爽,恶道的亡魂。
葛天氏遗风显著,勾漏令丹砂俱存
释义:葛天氏,传说中远古时期一贤德部落的名称。勾漏,地名,传说为道家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。
括苍仍游,罗浮乃止。修闲玉笥,修理金书
释义:括苍,括苍山。玉笥,一说玉筐,一说山名,具体本人不详。金书,这里指灵宝派典籍。
大悲大愿,大圣大慈。太上玉京,东吴太极左宫仙翁
释义:大悲,指葛仙翁悲悯世人。大愿,葛仙翁救度众生之宏愿。大圣,葛仙翁智慧超凡、通真达灵。大慈,葛仙翁慈祥呵护众生。此句力赞葛仙翁之无量功德。
雷霆玄省,天机内相。玉虚紫灵,普化玄静
释义:雷霆玄省,天界九司三省之一,即雷霆泰省、雷霆玄省、雷霆都省。
常道冲应,孚佑真君
释义:孚佑,庇佑。以上句为葛仙翁之封号。
垂恩广救,慈悲大帝,度人无量天尊
释义:葛仙翁天界之尊号。可见葛仙翁之大慈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