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诵城隍宝诰,护一方平安

家中长辈常讲:“村村供土地(土地公公),家家敬城隍(城隍爷)。”相传,城隍、土地是玉皇大帝敕封正神,他们分工各有不同。土地公公掌管当地的福德,而城隍爷掌管当地居民的升迁、升官、升学等,深受广大民众爱戴。所以,无论家有学子还是经商、从政、打工都对城隍爷非常敬重。

“城”原指挖土筑的高墙,“隍”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。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,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、城楼、城门以及壕城、护城河。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、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,都有神在,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。道家把他纳入神系,称他是剪除凶恶、保国护邦之神,并管领阴间的亡魂。

城隍爷作为与人最接近的神明之一,身负“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”以及守卫地方,护佑百姓之职。其实,各地城隍的圣诞各不相同,不过为了统一祭祀,就将农历的五月十一定为天下城隍圣诞。

城隍神,皆为世间人之正直者,有“功施于民则祀之”的说法。他们有的是地方的“清官”,正直无私,秉公办事,能为民消灾解难者;有的是有功于国于民的“功臣”,生前曾对某地乃至全国作出过一定贡献,人们牢记其功绩,奉之为神灵;还有人间正直者,他们生前为人正直,与人们所希望的城隍神形象较为接近。

在中国传统社会中,积功行善,乐善好施者,往往受到人们的崇敬;当然也有神能者,生前有异能,造福乡民,人们相信他死后可以充当城隍之职;还有善鬼,人们认为,人死后进入阴间而为鬼,但只要积德行善也能提升。

可见,城隍信仰中“人之正直,死而为神”的观点,正是人们把美好理想和愿望寄托于神灵,希望他们能像生前一样公正无私,造福于民。同时,也鼓励人们积极向上,崇尚德行,讲求孝道,对人们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,在一定程度上又构成了伦理道德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