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太乙救苦天尊宝诰》与注解

太乙救苦天尊宝诰 

至心皈命礼。
青华长乐界,东极妙严宫⑵。七宝芳骞林,九色莲花座⑶。万真环拱内,百亿瑞光中⑷。玉清灵宝尊,应化玄元始⑸。浩劫垂慈济,大千甘露门⑹。妙道真身,紫金瑞相⑺。随机赴感,誓愿无边⑻。大圣大慈,大悲大愿⑼。十方化号,普渡众生⑽。亿亿劫中,度人无量⑾。寻声赴感,太乙救苦天尊⑿。

太乙救苦天尊宝诰注解

[注释]
⑴太乙:即太乙或“一”,救苦天尊,又称“寻声救苦天尊”或“十方救苦天尊”。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 狱之人的大神,受苦难者只要祈祷或呼喊天尊之名,就能得到救助。《道教灵验记》描绘天尊的形象称:端坐于九色莲花座,周围有九头狮子口吐火焰,簇拥宝座,头上环绕九色神光,放射万丈光芒,众多真人、力士、金刚神王、金童玉女侍卫在其身旁。道经称“太一总领群司,为众神之王”,“上镇三清,下镇人身”、“主诸天地”。《太一元真保命长生经》乃天尊为诸仙所说,谓修此可保命长生。《太一救苦天尊说拔渡血湖宝忏》为天尊所传授,可使血湖中罪魂皆脱 离苦趣,得见光明。另外,太乙神誓愿救度一切众生,又应化于十方,化号为济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。救度群生,故受到人们的广泛信仰和崇拜。

⑵青华长乐界,东极妙严宫:青华长乐界,即东方长乐世界,为天尊应化之世界。《太一救苦护身经》称:“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,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,物随声应。”东极妙严宫,仙宫名,为太乙救苦天尊所居之处。

⑶七宝芳骞林,九色莲花座:七宝,指多种宝物。芳骞林,为天尊隐居之处。九色莲花座,天尊的宝座。

⑷万真环拱内,百亿瑞光中:万真,众多真人。指太乙救苦天尊,端坐于莲花座上,有众多真人、力士、金刚神王、金童玉女侍卫身旁;周围有九头狮子口吐火焰,簇拥宝座,头上环绕百亿瑞光,光芒万丈。故言万真环拱内,百亿瑞光中。

⑸玉清灵宝尊,应化玄元始:玉清,指玉清境清微天,为天宝君所治之处。应化,应感而化。玄元,即太上玄元皇帝,又称太上老君。道门奉老君为尊神,尊为教 主,为至高无上之神灵。认

⑹浩劫垂慈济,大千甘露门:浩劫,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,此指极长的时间。慈济,慈悲济度。大千,指包罗万象、广大无边。甘露,甘美的雨露。此喻太乙救苦天尊济度世人的盛德。此句紧承上句言,在老君化身为天宝君之时,天地尚未开辟,太乙救苦天尊就已经开始化度众生,其功莫大焉。

⑺妙道真身,紫金瑞相:妙道,谓玄妙之道术。真身,即法身。此言太乙救苦天尊应感变化之身。紫金瑞相,指天尊威严慈祥的法像。

⑻随机赴感,誓愿无边:《太一救苦护身经》称:“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,物随声应。或住天宫,或降人间,或住地 狱,或摄群邪,或为仙童玉女,或为帝君圣人,或为天尊真人,或为金刚神王,或为魔王力士……神通无量,功行无穷,寻声救苦,应物随感。”世人若遇苦难,只须“念诵圣号”即可“解忧排难,化凶为吉”。故《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》称:“太一救苦天尊随形赴感,寻声救苦天尊应念垂慈。”此句赞太乙救苦天尊普渡众生之功德。

⑼大圣大慈,大悲大愿:大圣,智慧超凡,通真达灵。大慈,慈祥呵护众生。大悲,悲悯世人。大愿,救度众生的宏愿。此颂赞太乙救苦天尊之盛德。

⑽十方化号,普渡众生:太乙天尊誓愿救度一切众生,又应化于十方,化号为济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。分别为:东方玉宝皇上天尊,南方玄真万福天尊,西方太妙至极天尊。北方玄上玉宸天尊,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,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,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,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,上方玉虚明皇天尊,下方真皇洞神天尊。天尊化号,救度众生。故称,十方化号,普渡众生。

⑾亿亿劫中,度人无量:亿亿,喻很多。劫,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。太乙天尊,为救度众生,劫劫化身,神通广大,功行无穷,寻声救苦,救度众生不可限量。

⑿寻声赴感,太乙救苦天尊:寻声赴感,指太乙天尊处处化身,救度众生,物随声应。世人有难,若念诵“太乙救苦天尊”圣号,即化现身,给以救度。太乙救苦天尊,是其圣号。

太乙救苦天尊

道教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特别注重慈善的宗 教。道祖老子提到的三宝之首就是“慈”,慈就是慈善。道 教 徒与人见面的口头语就是“慈悲”。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》云:“青华教主,太乙慈尊”,指出了华夏民族所敬仰的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,是教化众生之教 主,是大慈大悲的慈善祖师,居住在东方长乐世界的青华圣境。太乙救苦天尊“化形三界十方,寻声救苦”的思想境界,充分体现出了太乙救苦天尊与中国道 教的慈善传统。

作为道教的慈善神太乙救苦天尊,在天上为东方长乐世界的太乙福神,在人间为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,在地狱为荐拔亡魂的日耀帝君。是唯一一位誓愿解救“天地人”三界苦难的慈善之神。是原始青气化生,是中华民族所敬仰的主宰教化的天 神,是生育天地万物的创世 神,是华夏脊梁秦岭终南山脉的山 神(终南山历史上曾经名为太乙山),隐显于终南山一带。自古终南出神仙,所指就是太乙神仙。

对太乙天尊的崇拜早在远古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。黄帝把大慈大悲的太乙神,尊崇为至高无上之天神。西周武王伐纣成功后,为答谢太乙天尊保佑,命大臣在镐京东南郊外,始建“太乙神祠”。此后汉武帝在长安东南修建“太一祠坛”,供奉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。保留至今的,西安周边有关太一神的地名有太乙路、太乙宫、太乙峪、长乐路、长乐门、青华宫等历史遗迹。太乙路、太乙宫、长乐门等名称正是依照太乙救苦天尊圣号,及其所居住的青华长乐界而命名遗留下来的。

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在中国道 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信仰地位。在全国道观里,他的普及面甚至超过了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。有很多道观不一定供奉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, 但是所有道 观都会供奉救苦天尊的神殿或牌位。凡是道士做法 事的活动当中,救苦天尊的神位是必须设置的。

太乙救苦天尊的别名有太乙、太一、终南山、北极星、青华大帝、青玄上帝、大慈仁者、东极大帝、青玄上帝、东王木公等诸多圣号。凡是阴阳、五行、众星进退出没的时刻都归北斗掌管,也可以说都归太一掌管。在古人的眼里,太一是万星之主,为天上最高的神灵。青玄上帝太乙天尊和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同为元始天尊“道”的化身,有的道书将太乙与大道等同视之,黄帝把太一当成神仙世界的最高领导祭拜。

《吕氏春秋·大乐》篇云:“太一出两仪,两仪出阴阳,阴阳变化,一上一下,合而成章,……万物所出,造于太一,化于阴阳。太一,又指终南。”

《五经要义》载:“太一者,天下第一山也。”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:“天神贵者太一。太一佐曰五帝,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拜太一于东南郊,天子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其祠祭祀。”

《天官书》中保存了黄帝时代的观念,太一的地位高于黄帝,黄帝尊崇太一是至高无上之天神。天地混沌为朴,未造成一物为太一,太一即世界的原本。

唐玄宗和宋徽宗等皇帝、屈原和苏东坡等历史名人,对太乙神均有过著作和祭拜的事迹。唐代大诗人王维写《终南山》,首句即是“太乙近天都”。

《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》里记载:“太一者,元祖也。养之不穷,用之不竭,能生万物,乃炁之祖宗,造化之基也。”

《小赞韵》云:“青华教主,太乙慈尊,玉清应化显金身。大千甘露门,接引群生,永出爱河津。”

《太乙救苦护身妙经》说:“天尊足蹑莲花,圆光照耀,手执柳枝净水,九头狮子左右从随,口吐火焰,绕于身形。说是东方长乐世界,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,化身如恒沙数,物随声应。或住天宫,或降人间,或居地 狱,或摄群邪,或为金童玉女,或为帝君圣人,或为天尊真人,或为金刚神王,或为魔王力士,或为天师道士,为皇人老君,或为天医功曹,或为男子女子,或为文武官宰,或为都大元帅,或为教师禅师,或为风师雨师。神通无量,功行无穷,寻声救苦,应物随机。”

《太乙宝诰》又名《救苦宝诰》:“青华长乐界,东极妙严宫。七宝芳骞林,九色莲花座。万真环拱内,百亿瑞光中。玉清灵宝尊,应化玄元始。浩劫垂慈济,大千甘露门。妙道真身,紫金瑞相。随机赴感,誓愿无边。大圣大慈,大悲大愿,十方化号,普度众生,亿亿劫中,度人无量,寻声赴感,太乙救苦天尊,青玄九阳上帝。”

《上清灵宝大法》亦说:“东极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,骑九头狮子,化号十方救苦天尊,以度鬼 魂。九头狮子吼声,能使地 狱门开。”这里就把太乙救苦天尊的光耀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:或于坐九色莲花之上,或骑着九头狮子;手中拿着柳枝、净瓶或金剑,端庄威严,祥光闪闪。其手中所持的柳枝净水,是医治世人疾病的仙药符水。

青华大帝为东极长乐世界之主,道 教徒相信口诵救苦天尊就可以快乐自在,青华大帝身坐金莲,手持杨柳为地狱主管。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具有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、赐福延生、长乐自在的慈善功能。

道教的慈善文化信仰,主要来源于太乙救苦天尊的无穷誓愿和寻声救苦。寻声救苦,是主动做好事,只要听见有有苦难的呻吟,便会主动去做。这是十分诚心十分紧迫的行善心情。只有这种心情常存于心,才能马上做出迅速的行动。道 教慈善有别于一时的心血来潮,亦有别于图名作秀。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。如果做好事不是出于悲悯世人的大愿,那决不能够持久。有了济度众生的大愿,做好事,行善积德的动力才永远不会枯竭。

至于道 教界在扶贫济困、修桥补路、施药治病、支援救灾、捐资助学、关怀弱势群体等方面的善举,从古至今,多不胜数,为社会各界有目共睹和广为赞颂。

传承和弘扬太乙寻声救苦的积极奉献精神,是道 教慈善的榜样也是终极目的,更是我们道 教界人士为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终身信仰与神圣职责。

太乙救苦天尊,不可思议功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