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仙宝诰 | 雷祖宝诰

雷祖的由来

雷祖,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,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。据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》称,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。主雷雨之神。雷祖为其封号。雷祖居於神霄玉府,在碧霄梵气之中,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。

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,高八十一丈,左有玉枢五雷使院,右有玉府五雷使院。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,由三十六神司之。行雷之时,雷祖击鼓一下,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。雷部有神三十六名,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。

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来历,为元始天尊九子玉清真王之说。如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》中即称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,化生雷声普化天尊,专制九霄三十六天,执掌雷霆之政,称“神雷真王”。此说还见于《道藏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》等书中。

雷祖为主雷雨之神,《历代神仙通鉴》说得更为详细:封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。所居神雷玉府,在碧霄梵气之中,去雷城二千三百里。雷城高八十一丈,左有玉枢五雷使院,右有王府五雷使院。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,三十六神司之。凡行雷之时,真王亲击本部雷鼓一下,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。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。力牧敕为雷师皓翁。三十六雷,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。

如《明史·礼志四》称:“雷声普化天尊者,道家以为总司五雷,又以六月廿四为天尊现示之日,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。”

《蠡海集》阐释说:“或谓神明果有降诞乎。以义起者也…….九天生于六月二十四日,六为阴数,四六二十四,老阴之象也,老阴变少阳,故应与雷神焉。”

1、职能

雷公、雷神的崇拜,古已有之。但是,在神系中设置雷部,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,当是北宋末年的事。北宋时期,道教神霄、清微诸派,崇尚施行雷法,於是,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,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,持物之权衡,掌物掌人,司生司杀。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》就称,要对「不忠君王,不孝父母,不敬师长」者,即付五雷斩勘之司,先斩其神,後勘其形,以致勘形震尸,使之崩裂。
2、奉祀

《明史》的《礼志》称,「雷声普化天尊者,道家以为总司五雷,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,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」。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。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道教徒进庙烧香,祈福消灾。道家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位,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神的内容。

在北京白云观东院有一座建于清代的雷祖殿,专门供奉道教的雷神。其实,以前我国城乡建有许多供奉雷神的庙观,一般称为雷公庙,庙中塑有令人惧怕的雷神。而且不仅在民间,宫廷也有祀奉雷神的,如明嘉靖皇帝曾在太液池(今北梅公园)东北隅建有供奉雷神的“雷霆供应殿”,殿内有坛城:轰雷轩、啸风室、嘘雪室、灵雨室、耀电室、演妙堂等建筑。在太液池的东面,芭蕉园的附近,还建筑了一座五雷殿。清代,雍正皇帝也在皇城西(今北长街内)敕建雷神庙,名曰昭显庙。看来雷神信仰十分兴盛。

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,因为远古时代,气候变化异常,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,雷声隆隆,电光闪闪,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,击丧人畜。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,进而产生恐惧之感,对之加以膜拜。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。

雷祖之威德

《玉枢宝忏》云:“恭维九天贞明之大圣,玉清真王之化身。分形十方,运心三界。拯众生之苦恼,携下土之沉沦。三十六天,天天归主宰之权;千五百劫,劫劫运慈悲之化。苟致寸忱而称念,悉令万愿以从心。”

以上文辞,说的就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威德。普化天尊乃元始天尊之化身,为“群生父,万灵师。”曾经于元始天尊之前,“以清净心,发广大愿。愿于未来世,一切众生,天龙鬼神,一称吾名,悉使超涣。如所否者。吾当以身身之。”也就是说普化天尊曾经在大罗元始天尊之前,发了宏愿,成道之后,未来世界,一切众生、天龙鬼神等众,一心称念天尊之圣号,皆蒙天尊之护度,随声赴感,令彼信众,超脱一切苦难。

天尊言:“若未来世,有诸众生,得闻吾名,但冥心默想作是念,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,或一声、或五七声、或千百声。吾即化形十方,运心三界,使称名者,咸得如意。十方三界,诸天诸地,日月星辰,山河草木,飞走蠢动,若有知,若无知,天龙鬼神,闻诸众生一称吾名,如有不顺,馘首刳心,化为微尘。”

是故学道之士、奉教之民,如果能够持念天尊圣号,功德无边。比如行夜路,恐鬼魂、山精之类干犯自己,持念天尊圣号,可保雷神拥护,邪魅不侵。若于雷雨之天,雷霆震怒之事,能够持念天尊圣号者,可得天尊雷威之加持,免去雷霆打击之患。若遇患难、或见他人患难者,至心持念天尊圣号,可除厄难,悉皆消灭。有无量无边之功德。

农历六月二十四,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诞,敬请恭诵雷祖宝诰、雷祖圣号,可助力大众消灾解厄、阖家平安、福生无量!